上週寫到,如果你是擁有大量稀土資源的國家,會想怎麼做?我的話,會想要限制每天出口的量,不讓資源消耗太快,才能有訂價能力。那中國怎麼做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禁運令
2010年,在釣魚台曾經發生一段歷史,中國漁船在釣魚台外海捕魚,日本海巡隊視為挑釁,並追逐漁船,沒想到中國船長拒絕投降,竟然衝撞日本巡邏艦。後來中國船長被日本逮捕,同時也在中國掀起反日浪潮。
奇妙的事,兩周後,預計運往日本的稀土全數中斷,官方表示:『他們沒有發布禁運令,是漁船事件催化了國家的民族自覺,企業自行決定停止運送稀有金屬給日本。』
後來火也燒到美國、歐洲,讓西方媒體注意到這件事的嚴重性,直到六個月後,中國了解到禁運,會使得中國內的日本高科技產品缺貨,因為日本無法順利製造,才打破僵局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豪取高科技
作者表示,西方國家似乎存在一個神奇思維,西方來製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,而開發中國家,會一直是製造牛仔褲、玩具的世界工廠。
然而中國實施不傳統的做法,透過稀有金屬配額,讓不願將工廠(製造機密)移到中國的廠商,只能買到扭曲價格的稀有金屬。
拿科技來換資源的勒索遊戲中,中國想要的,是『整個稀土產業鏈』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紅頂商人的野心
西方國家在禁運後,也有試著重啟礦場,然而缺乏精煉技術,還是需要將礦物進口到中國精煉,或是苦撐經營。
中國的策略像持續等待,一旦礦產活動經營不下去,便有機會以低價強取礦藏。
如果商業手段無法奏效,還有外交打擊、併購等方式,可以挑戰西方國家,最後的目標,或許就是讓中資企業,成為全球的稀有金屬生產的霸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