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槓桿

生活槓桿

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是現在開始慢慢去思考的問題,而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角度,我來分享一下。

 

一開始作者提問,在週間工作、週末休息,我們犧牲整個星期的時間,以換取週末短暫的休息,這樣真的是均衡嗎?

 

[不要區分工作與生活]

 

作者說:「如果要掌握工作和生活間的平衡,就不要試圖去區分工作與生活。」

 

作者認為我們永遠沒辦法去平衡工作與生活。工作時,偶爾會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,讓自己覺得很有意義;在享受自己的休閒時,也會做一些不喜歡的事,覺得浪費時間。

 

所以「工作就是痛苦」、「不工作就是快樂」其實是種錯覺,真實的是,我們的心情就像鐘擺,永遠都會在這兩種極端情緒間擺盪。

 

作者的策略是跟著鐘擺,順勢而為,專注眼前的事,不管是喜歡或討厭的工作,都要全力以赴。不要區分週間與週末,在任何時候,都享受人生。

 

而想要得到最大的幸福與自由,並主宰大多數的時間,你最終需選擇一份同時成為熱情的職業,並結合工作與假期。

 

[生活槓桿哲學]

 

過往我們被教導長久耕耘、超時努力工作,才能獲得報酬,但書中提到<華爾街週刊>指出,比起窮人,44%的有錢人每週工作時數少了11小時。那他們怎麼做到的?

 

把低工作價值的事外包。

 

作者認為,一個人的成果和利潤,其實與你「做」的事情沒有太大關聯,重點是你「不做」什麼。因為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,可能很多只是雜事,而這些雜事往往又佔據我們太多的時間。

 

但我們怎麼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是不是雜事?

 

作者提供了一些思考上的大方向,我挑出兩點。

  1. 價值(value):寫下你覺得生命中重要的事,並思考更高層次的抽象概念,例如:健康、家庭、教育。
  2. 願景(vision):你的人生想追求什麼目標?我覺得像是價值觀的具體展現。

 

透過不斷的檢視自己做的事,是否和價值與願景一致?來做為判斷自己應該做什麼,一個遠離雜事的依據。

 

那我們可以怎麼行動?作者提出了一些生活策略。

  1. 主宰時間:例如優先在一年前保留最重要的時間,可以是旅行、每週健身等等,時間先排出來,其他事情自然會找到他的位置。
  2. 知識:竭盡所能投資自己,錢來的快去得快,但知識不會消失。
  3. 人物與專業技能:用別人的專業,幫我們節省時間,例如老師的知識比較多,所以父母付錢讓我們上學。

 

總結來說,生活槓桿想說的是,要掌控自己的生活,要找到對自己最有價值的事,堅持去做,並盡可能的外包雜事,最後不求生活和工作平衡,而是要努力做到將工作與生活結合。

 

心得:

我覺得書中提到的許多觀念,比較像一個管理階程在做的事,在工作上不一定適合我們,例如將低價值的事外包,如果我們底下沒有其他員工的話,外包顯得不容易,或是自己就是被外包的人,所以具體要怎麼面對雜事?可以再想想。

 

另外,有些工作可能真的做了很多雜事,也很少發掘意義,所以我覺得將工作和生活作結合的概念,不一定適合每個人,但可以是一個長期目標。或許在工作之餘,增進自己的其他面向,在未來選擇一個同時能成為熱情的職業,才能真的幫助自己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閱讀 生活平衡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o613.ee05g 的頭像
    hao613.ee05g

    皓祥的閱讀筆記

    hao613.ee05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