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網路的巨量讓人覺得渺小,卻也給人們改變世界的動能。這本書在說的,是如何號召盟友,一起改變世界。
_ _ _
首先,作者說到要先認識每個人自己的『獨一無二』,定義什麼是重要的,以及為什麼重要?不用去跟別人比較。
再來,在表達自己的過程中,和盟友一起追求更大、共同的目標。
但光有目標是不夠的,作者認為,目標的成果還要夠具體,不要把焦點放在能蒐集多少網路推文或連署上,而是能有效撼動未來的措施上。
過程中,大家有機會參與,表達自己的獨一無二,也相信自己的行動可以發揮影響力時,就有機會發生改變。
書中有分享一些故事,包括如何改變巴基斯坦,名為「史瓦拉」的傳統-用小女孩的自由為家人贖罪;使法國鐵路公司(SNCF),賠償在二戰時協助運送猶太人去毒氣室的決策;2014年,Eric Garner被員警壓制窒息,引起#blacklivesmatter的運動,改革了法案等等,做為借鏡。
總結來說,要創造一個超出自己個人的目標,接納志同道合的人參與,透過大家具體的實踐,改變才有機會發生。
_ _ _
【反思】
這讓我不禁想到,最近的罷免案,是不是也像書中描述的,是一個號召盟友的過程?會好奇,過程中是如何凝聚起大家的共同目標?讓大家願意不遠千里、下雨依然澆不熄熱情。是落跑市長?是爬樹?或是這些點點滴滴累積。
如果下一任市長出現後,他不落跑,但沒有實質上為高雄帶來正面影響,我們也會像這次一樣,團結的去罷免嗎?如果不會,為什麼嗎?
邊寫邊冒出好多問題,不管怎麼樣,先記錄一下這個驚奇的周末!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